十歲女童大腸長大息肉引起較罕見大腸套疊,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(見圖)表示,這種幼年性息肉叫做「缺陷瘤」,難於早期發現,常在腸套疊腹痛時才被檢查出來,嚴重套疊需開刀切除。
小女孩兩年前就經常斷斷續續不明腹痛,雖然經超音波檢查曾懷疑在橫結腸有大腸套疊,但在消化道攝影時又沒發現腸套疊情形,合理的判斷是套腸又自動解開,小女孩又不覺腹痛;農曆過年前,這位小女孩又腹痛就醫,經電腦斷層檢查確定在橫結腸位置發生大腸套大腸的情形。
林雨利主任表示,小孩子發生腸套疊的情形,以小腸滑進大腸的大腸套小腸居多,大腸套大腸較為少見,經開刀後赫然發現在大腸內長了一顆息肉,研判是因息肉的關係才引起大腸套疊,將息肉連同套疊的大腸切除約十二公文具用品採購分。辦公文具採購
林主任指出,該息肉經切片化驗,證實是屬於良性的「缺陷瘤」,是一種幼年性息肉,致病的原因不明,好發於十歲以下的幼童,可能是腸上皮細胞大量間質而形成,間質中有許多發炎細胞浸潤,七成為單發,三成為多發,與大腸癌關係不大,經外科手術切除後,較少復發。
【記者蘇秀枝/嘉義報導】一名十九歲男生因腹瀉伴隨劇痛,到嘉義聖馬爾定醫院求診,檢查之下發現竟長了四公分的大腸息肉,經醫師詳細問診,發現原來患者每天早餐都是以漢堡、薯條為主,加上父親也曾罹患大腸息肉症,醫師呼籲,除了飲食的重要,大腸息肉症多有家族性,一定要特別注意並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。
聖馬爾定醫院腸胃肝膽科羅清池醫師表示,患者求診時已腹瀉一周,加上強烈的腹痛,原以為是感染到現在流行的諾羅病毒,在醫師建議下做大腸鏡9817團購網才發現,主因是乙狀結腸內長了一顆四公分有如乒乓球大小的息肉,檢查後為良性。所謂大腸『息肉』,就是大腸黏膜層的隆起物,因表皮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,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,好發在乙狀結腸、降結腸與直腸。
羅醫師指出,患者習慣性以早餐店或速食店的漢堡薯條為主,加上工作需要長時間開車,水分蔬果攝取不夠,導致息肉隱隱生成。息肉早期沒有明顯的徵兆,許多患者直到腹痛、血便等異常症狀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已有息肉產生。
一般常見的息肉大約在一公分以下,像患者已經長到四公分大小算很少見,且超過二公分就有百分之二十成為惡性息肉,愈大的腺瘤也愈有癌化之可能;除了體質、家族性遺傳外,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,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,如: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,規律運動,多喝水,使腸道維持正常蠕動,並養成每日排便習慣;減少重口味、高油脂、燒烤、甜食等食物,菸酒也應避免,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,降低息肉生成的機率。061FB2DCAEAC8679